昨天只帶著一個人就去了
沒筆沒錄音,所以完全憑印象囉
不過那個麵糰的彈性...真是讓我讚歎到...不知道要如何形容
小魚說的好...像baby的小屁股...我覺得...比那個還ㄋㄨㄞ ㄋㄨㄞ...
每一個流程都有一些一點訣...
像何時放新鮮酵母或是乾酵母
(速酵在材料略為扮勻就可以加入了)
成團之後攪拌機轉高速
麵糰有點筋度後再加奶油,因為加入油脂後溫度上升會比較快
大約完成再轉慢速整理筋度取出基本發酵
打破薄膜的迷思,因為有時拉開麵糰手勢也會影響,到完成拉開時邊緣不會有小碎裂痕
我沒有慧根...聽不出那個麵糰打到完成階段拔開時的聲音
完成的溫度很重要不能太高(最佳28度)
基礎發酵翻面發酵
分割滾圓也要注意,不要好好的麵團還沒桿捲就被我們不客氣的滾壞了...我覺得我常滾壞...我根本是亂滾...亂壓...反正我就是要讓他有圓圓的...這樣才可愛...
又是一個迷思...很圓是不必要的動作...
還有最重要的桿捲
好吧...我承認...我比較記得的就是桿捲了
分割滾圓鬆弛過的麵糰接合處向下
先稍微拍扁,不用太刻意拍出空氣(排出較大氣泡就行了)
重點一:
保持平均,從中間往上往下桿長,剛壓下去時不要太大力...我常把他桿成葫蘆型應該說是大提琴型吧...原來就是這樣造成的
重點二:
不要桿的太薄,我估計厚度大約有快一公分喔...好像沒有那麼厚...反正大概就是手指厚度低一點吧
重點三:
不要把氣泡全部排出(這又是一個迷思...氣泡有酵母工作產生的芳香胝,全排出會影響吐司風味)
翻面後稍微順手整理一下成為長方形再捲
鬆弛...接合處往下...稍拍扁桿長捲第二次入模
第一次桿捲大概捲一圈多到兩圈左右
第二次兩圈半到三圈...(比第一次長是因為第一次桿捲完的的麵糰是長的,你拍平再桿自然會比第一次圈數多一點)
兩次桿捲要鬆弛夠不能急,以免影響筋度
六分入爐...這是機器打的麵糰啦...那個彈性...真的好好摸...
幾分以最高的為準
在家實做要滿一點比較保險
上色過深有時是因為桿捲不佳造成
內縮有時是因為出爐熱漲冷縮是正常現象
表面破皮有小洞有時是因為桿捲時弄破...
希望吐司的口感要鬆軟,就不要讓他烤的出角,因為這樣邊邊一定會受到擠壓
...原來這是框金循最標準的原因
好啦...第一堂課...我只要學好桿捲...老師...這樣我是不是太偷懶了一點...
有力氣再補作業囉...
老師的圖文出來了...自行參考囉
http://blog.pixnet.net/shalong0724/post/16466681
- Mar 31 Mon 2008 15:30
吐司筆記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